傳統農業鄉鎮在旅遊發展過程中,要實現農旅深度融合,必須摸清市場、找準發展方向,在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前提下,明確傳統農業鄉鎮旅遊發展方向,降低農旅融合的盲目性,依據自身資源價值,選擇適合的發展策略。
規範化景區服務策略
成熟旅遊景區或其他大型旅遊項目附近的農業鄉鎮在文脈、地脈以及社會經濟等方麵具有地域相似性,為開展農旅融合提供了文化土壤。基於市場共拓原則,傳統農業鄉鎮依據地理位置優勢,以靠近成熟旅遊景區或其他大型旅遊項目為基礎條件,在兩者對對方市場領域拓展期望下,通過資源共享、項目合作等形式達成市場共識和市場共享融合,以達到效益共贏的發展模式。因此,傳統農業鄉鎮應開發深度農旅融合體驗產品,充分闡釋農村風土人情,讓開放式農業體驗與封閉景區形成鮮明對比,借助景區之勢,差異化發展。同時,注重配套設施建設,為旅遊景區或其他大型旅遊項目提供優質接待服務,形成統一標準和管理的景區服務。
休閑化的郊野遊策略
以滿足旅遊者體驗農業、回歸自然的休閑化心理需求,通過鄉村田園景觀、農業生產活動和特色農業項目為吸引物,塑造大農業觀,開發花卉遊、林果遊、農業遊、漁業遊、牧業遊。一是發展以大田農業為主的體驗農業遊,開展欣賞田園風光,觀摩農業生產活動,品嚐和購買無汙染的綠色食品以及科普農業技術知識等旅遊活動;二是以果林和園林為主的園林觀光遊,開發景觀欣賞、果品采摘、賞花、踏青等旅遊活動,讓旅遊者欣賞綠色景觀,親近自然;三是以科普教育為主的農業科技遊,通過觀看新品種、新技術、新工藝,使旅遊者增長現代農業知識;四是以農業生產活動為主的務農體驗遊,與村民共同吃、住、勞,讓旅遊者參與農業生產、享受農耕文化和鄉土氣息。
度假化的文化鄉居策略
依托自然優美的田園景色、舒適怡人的自然環境、獨特的鄉土文化,結合周圍的田園景觀和民俗文化,通過對鄉村閑置農宅的統一租用,進行整體改建和裝修,將村落打造成為具有文化內涵的鄉村文化度假區,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度假品牌。打造度假化的文化鄉居往往對於村落交通位置要求較低,對於偏遠的農業鄉鎮在鄉土韻味濃厚,有可租用的鄉村民居,風貌突出老院落的地區比較適合。通過地域文化的植入,以達到追求外舊內新、外樸質內奢華的效果,使遊客真正體驗慢生活節奏。
產業化的農業公園策略
產業化的農業公園作為高端農旅合作項目不同於一般的農家樂、鄉村旅遊點和鄉村民俗遊覽園,是體驗田園生活與農耕文化、鄉土文化融合發展的升級版,屬於農業休閑旅遊的高端形態,是集新農村建設、觀光農業、農產品消費為一體,能夠更好地解決“三農”問題與城鄉一體化發展問題。發展農業公園必須具有規模化的特色產業,才能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有效地結合,讓傳統農業鄉鎮農區變“景區”、田園變“公園”,有效利用農村閑置土地,整合富餘勞動力。以產業化發展為目標的農業公園能夠改變單一農業生產模式,促進農旅融合深入發展,提升農業產品附加值,提高農村地區人均收入水平,滿足人們多元化的旅遊需求。